找到相关内容2178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智慧的语言

    鼻孔上,觉知吸入与呼出的过程。在吸入呼出上,保持正念,贪、嗔、痴就没有机会生起。贪、嗔、痴的火焰会自行熄灭,因而带来心灵的沉静与平安。  在“触”生起之前,我们不会觉知到“受”。“触”一旦止息了,“受”的觉知也会消失。修行人必须密切观照任何生起的“触”。这就是所谓的当下即是。  持续地专注当下!如果修行人能够一天二十四小时,专心致志,果报会现前的。  如果修行没有办法持续专注每一刹那所生起的现象,他...

    缅甸 韦布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747406.html
  • 智慧之语

    动的原因)与鼻孔接触,就产生「受」的知觉。风息与鼻孔合称为「色」,「名」则是证知「受」的知觉。一般人很少体会到什么是「色」与「名」,因此,要全心专注在鼻孔上,觉知吸入与呼出的过程。在吸入呼出上,保持正念,贪、瞋、痴就没有机会生起。贪、瞋、痴的火焰会自行熄灭,因而带来心灵的沈静与平安。  在「触」生起之前,我们不会觉知到「受」。「触」一旦止息了,「受」的觉知也会消失。修行人必须密切观照任何生起的「触...

    韦布西亚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062647.html
  • 别轻视烦恼,你将被取笑(节选)

    整本或部份的书放上网路。   目 录  1.致 谢 词  2.什么是烦恼?   3.亲爱的读者   4.念处禅法   4.1 心的运作   4.2 放松自己   4.3 正确的态度   4.4 觉知中带有理解力   4.5 姿势/ 吃东西/日常活动   4.6妄想心/声音   4.7 疼痛/ 不喜的感觉   4.8 觉知的持续   4.9 修行的精华   5.法的议论   6.当正念有持续力时 ...

    德加尼亚西亚多 著

    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4182130952.html
  • [法]一行:行禅指南(下)

    一朵莲花的绽放。  持续这样的练习,并觉知你的脚步正在创造种种奥妙。摆在你眼前的世界是奇妙无比的。有了正确的知见及思维,你将可以踏出在这地球上最无上幸福的脚步。  每一步都要清楚觉知它是踩在地面上,...在这禅修大厅中,当你行禅时,要记得以“国王的印玺”或“大地涌现”当做行禅所观想的主题。  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  正念与平和是行禅的目的,因其需要觉知,所以我们使用了分明的呼吸、行走、数数及含笑。这四种...

    一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1340410.html
  • 月溪法师:禅宗源流与修持法(二)

      黄蘖传心法要云:“此本源清净心,常自圆明遍照,世人不悟,祗认见闻觉知为心,为见闻觉知所覆,所以不睹精明本体,但直下无心,本体自觉,如大日轮,升于虚空,遍照十方,更无障碍,故学道人,唯认见闻觉知为动作,空却见闻觉知,即心路绝无入处,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,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,亦不离见闻觉知,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,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,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,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,不即不离,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4142106.html
  • 培养内观的能力

    第一种是将心摆在身体的呼吸上;第二种是将心摆在身体的动作上。  (一)如何将心摆在呼吸上呢?  一个重要基本原则是:要轻松!要很轻松地觉知自己面前呼吸的进出。眼睛自然地张开,不用闭眼睛。全身放松,背要直,肩膀要松。呼吸进来时,知道进来了;呼吸出去时,知道出去了。如此,一直将心摆在觉知呼吸上,不用专注在鼻端的一点。因为专在一点,不知不觉就会使心紧起来,而不再处于轻松的状态。坐久了,脚痛怎么办?此时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152870.html
  • 共修的方式与步骤

    也无所追求,而让意识与习惯的影响力降低,如此动中所引发的内受才可直接通达由脚步引发的觉知。   一、一开始时放松、放空,让心保持空白。以缓慢脚步移动,在空白中只有“移动”在你的宇宙发生。因移动时同时必有觉知,感受觉与动的俱起,让觉知渐渐明显而强烈。此中可先分为三个觉知,即右脚移,身移,左脚移。移虽不同,感受是一样,有如一彩笔在空白心纸上画过一条条线,如此地敏锐、清晰。这一阶段称为“让感觉自然生起”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954829.html
  • 论“知之一字众妙之门”

    分真妄,不别圣凡。当知体性空寂,离相离念、离知离觉,言语道断、心行处灭,所谓“离四句、绝百非”;至于相用,则见闻觉知、染净诸缘,恒沙功德等亦无非自性妙用。所谓“实际理地一尘不染,佛事门中一法不舍”。...无情;执翠竹为法身,则法身同于草木;以见闻觉知为佛性,则真性菩提成为凡夫的颠倒知见了!当知法身无象,藉翠竹以威形;般若无知,对黄花而显相。非这黄花、翠竹就是般若、法身。佛真法身犹如虚空,不生不灭,隐物...

    常 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365732.html
  • 「法」的战争 ——阿姜查

    进入佛法之流时,就是一法,虽然来处不同,但都能和乐融融。 但若有「见慢」,就会引生争吵与冲突。因此,佛陀教导我们要放下己见,别让「慢」执着不相干的见解。 若有正念 就能觉知自己生命的状况 佛陀教导正念的价值,无论行、住、坐、卧或身在何处,我们都应保持正念的力量。当保持正念时,我们就会看见自己,看见自己的心,会看见「身体里的身体」与「心里面的心」。若失去正念,便会毫无所知,无法觉知正在发生的事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4776385.html
  • 通往觉悟的基石

    知来掌握和吸收。 培养单纯的觉知 收摄感官经验以利于直观,是在巴利文中称为sati的一种心理根能,这个字通常被译为「念」(mindfulness)。念是心处于当下的状态—注意或觉知。这种念的觉知,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觉察大不相同。当我们认识或经验一个客体时,整个意识都涉及觉察。然而,觉察在「念」的练习中,被用来使心善巧地保持在单纯觉知的层次,不执着地观察此刻发生在自己身心和周遭的事物。修习正念...

    菩提長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4654763.html